本文作者:小旺

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,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人民币

小旺 04-17 35
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,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人民币摘要: 中医古之一两、今之一钱,是不是古代的一两十五克,一钱也十五克?清代一两多少克?广大网友,中国古代的一贯钱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?广大网友,中国古代的一贯钱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?中医古...
  1. 中医古之一两、今之一钱,是不是古代的一两十五克,一钱也十五克?
  2. 清代一两多少克?
  3. 广大网友,中国古代的一贯钱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?
  4. 广大网友,中国古代的一贯钱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?

中医古之一两、今之一钱,是不是古代的一两十五克,一钱也十五克?

古制十六两为一斤,现在一斤是500克,它们是相等的。即:十六两==500克。16两=500g,1两=31克的样子。台湾的十俩为一斤,十钱为一两,一钱=3g。

中药中的计量,不需要那么斤斤计较。

最关键的是参照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的量。他的方子都是黄金比例:如桂枝汤:

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,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人民币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12个。

3 :3 :3 :2 :12个

这也是医圣值得玩味的地方。

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,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人民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可能是!!!也可能不是!!!现在的换算,有没有“中医药标准化”这个误导???我自己用药,常超过药典数量的两三倍,反正给别人是不敢的,因为管理的都是西医思维,尤其是法律系统[我想静静][我想静静][我想静静]要是饭只能吃二两,不知道那天有人吃了三两死了,卖饭的会不会摊上官司???[抠鼻][抠鼻][抠鼻]......现在药材的质量(种植和野生的区别)、人的体质(以前很多人自重百斤才能背百斤,现在人自重百斤多才能背几十斤等)、、、等等不一而足,用量怎可一概而论???

问题值得讨论研究。

看古籍医书的药方,有好些是用到几两的,一两15克多,怎会用这么大剂量呢?个人认为:其原因之一是仲景时代(约2000年前)医家是上山採药即用,所以是湿的,原因之二是当时开的一剂药大都是分三服。到了几百年前,医家医局医馆已用干的药,而且一剂药只作一次服了,当时药方一两15克分作三份只有5克湿的药,干的呢就只有约3克了。因此,李时珍讲:古之一两,今用一钱足矣。

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,古时的1两等于多少钱人民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以上纯属个人观点,如有不对请大家指正哈。

谢邀,问古之一两今之一钱,是否今之一钱即十五克,这个说法是《本草纲目》作者,李时珍说的,放在今天,这个说法显然不对同时也是一种误解。原因如下:

一、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了中药方剂用量换算,已不再用古代各个朝代的计算方法,1***9年起,我国对中药计量统一采用公制,即1公斤=1000克,并对古方药量按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:1市两(16进位制)=30克;1钱=3克;1分=0.3克;

二、《本草纲目》成书与万历十八年,即1590年,李时珍提出这个问题,基于当时的大夫用药习惯和历史问题,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:

1、唐宋时期度量衡标准三倍于汉制:

自唐宋至清,对经方本原剂量认识主流观点是“古三两即今一两”。如明代朱橚主持编纂的大型方书《普济方》即引用了这一结论;清代伤寒大家尤怡在《医学读书记》一书中也引用了陈氏之论,认为“ 此说最有根据”。从当代度量衡专家考证所得的宋金元明时期的度量衡值来看,宋1斤约为660g,东汉1斤约为220g,与当时对经方“古三两即今一两”的考证结论大致相符。

李时珍生活在明代中后期,明代前中期医学的发展受金元影响较大,无论从学术思想还是用药方式、用药剂量等多方面对金元四大家可谓是全面继承。李时珍在撰写《本草纲目》之时,“古三两即今一两”必定为当时广大医家所知,尽管明代的度量衡标准较之宋代已有缩小(宋1斤约合今661g,明1斤约合今598g),因此李时珍以“古三两即今一两”为折算标准对经方剂量进行换算就不难理解。

2 明代汤剂服法由汉代一剂多服演变为一剂一服:

明代汤剂服法从汉代经方的“一剂多服”演变为“一剂一服”,李时珍所提出的“古之一两,今用一钱”的折算标准正是建立在明代汤剂“一剂一服”的基础之上。

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其撰写的《伤寒括要》一书中首次对“古一两今用一钱”进行了解释,“千金本草,皆以古三两为今一两,古三升为今一升,可为准则……且仲景汤液并分三次服。则轻重只得三分之一,而服法又得三分之一,岂非古之一两,仅得今之一钱乎”?这里李中梓明确解释了李时珍这一结论的两个重要前提:其一,古三两为今一两;其二,仲景汤液多为一剂三服,而今汤液多为一剂一服。因此,古之一两若按古今衡量折算当约合明之三钱,而因明代汤剂又多以一服为剂,故只取仲景原方剂量的1/3,这样在明之三钱基础上再取1/3,所得结果正是“古之一两,今用一钱”。

因此,在不明白这些因素情况下对李时珍所提出的“古一两今用一钱”的折算标准是一种误解。

我国的计重各称有担、斤、两、钱、分、厘。每百斤为一担,一斤为十六两(称为十六两称),一两为十六钱,到了分和厘,就是十进制。这种杆称一直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十进制和引进公斤制、克制。但用于中药方剂的称重,周涉及到钱、分,按经方古方的剂量是以十六进制传下来,如果以十进制和克计量去执中药,就与原方剂标注的重量有出入,有些处方疗效不太好,或许和这个称重方式不同而份量不够或多了有关。以克计量称中药,要注意换算基数,不应是一钱为五克。

清代一两多少克?

清代计量法1两等于现在37.30克。

两,又作両。西汉时期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8.24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16.14克。王莽及东汉、魏晋南北朝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2.73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13.92克。隋朝初年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668.19克,一两等于41.76克。

隋末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2.73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13.92克。唐至清代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6.82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37.30克。据《汉书·律历志》记载,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:衡制: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。1石=4钧,1钧=30斤,1斤=16两,1两=24铢。

清代计量法1两等于现在37.30克。

 两,又作両。西汉时期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8.24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16.14克。王莽及东汉、魏晋南北朝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2.73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13.92克。隋朝初年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668.19克,一两等于41.76克。 隋末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2.73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13.92克。唐至清代,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6.82克,一两等于现在的37.30克。据《汉书·律历志》记载,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:衡制: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。1石=4钧,1钧=30斤,1斤=16两。

清代一两37.1克

清代一两是37.1克,一斤是十六两,我们电视里面看到的用大银锭去饭馆吃饭的是不可能的事,因为银锭太重了,携带不方便,一般都是用荷包装好碎银子和铜钱,也方便商人找零。

古代的官银是五十两的,钱庄银是十两的,都比较重,大家一般都是不会带这么重的银子出门的,除非是大宗交易。

清代一两为37克。 “两”是我国古代就用的非常普遍的重量单位。半斤八两的意思就是两个人差不多,在古代的时候一斤是十六两。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为止。但是,古代和现在的单位换算是有区别的。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,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,变化较小,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。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,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。还应特别指出,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,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,仍袭旧制不变。

广大网友,中国古代的一贯钱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?

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,一斗米只卖5文钱,一两银子 = 1000文铜钱(又称一贯); 10斗 = 一石; 通常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,即20石,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,以今天一般米价1.50元一斤计算,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3540元的购买力。

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,等于一两银子,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。《宋史 食货志》及《续资治通鉴》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,银价不断上涨,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。而且宋朝“钱法”很乱,有铜钱、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,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,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,钱的大小不一、成分不宜、价值多变,“随时立制”,非常混乱。川陕地区通行铁钱,十个换一个铜钱,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。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,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,也有480个为一贯,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,并且各州“私用则各随其俗”,完全是笔糊涂账。根据《宋史 食货志》提到“熙、丰以前,米石不过六七百”和《宋史 职官志》“每斗(米)折钱三十文”的记载,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,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—300钱(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,不在正常计算范围)。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—8石大米,以宋石66公斤计算,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—1848元

广大网友,中国古代的一贯钱等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?

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,一斗米只卖5文钱,一两银子 = 1000文铜钱(又称一贯); 10斗 = 一石; 通常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斗米,即20石,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,以今天一般米价1.50元一斤计算,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3540元的购买力。

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,等于一两银子,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。《宋史 食货志》及《续资治通鉴》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,银价不断上涨,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。而且宋朝“钱法”很乱,有铜钱、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,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,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,钱的大小不一、成分不宜、价值多变,“随时立制”,非常混乱。川陕地区通行铁钱,十个换一个铜钱,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。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,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,也有480个为一贯,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,并且各州“私用则各随其俗”,完全是笔糊涂账。根据《宋史 食货志》提到“熙、丰以前,米石不过六七百”和《宋史 职官志》“每斗(米)折钱三十文”的记载,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,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—300钱(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,不在正常计算范围)。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—8石大米,以宋石66公斤计算,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—1848元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lbcw.com/post/4306.html发布于 04-17

阅读
分享